[#日常書訊]
《#誰不是米克斯MIXED 1951-1979:#美軍在臺灣留下的孩子》,作者:行人文化實驗室,KOTABAO ,黃文信 ,Litalan 嵐 ,內角和 ,愛莫 & 啞忑,繪者: GGDOG,黃文信,笳彧,Litalan 嵐,TEI,RYNB,愛莫 & 啞忑,行人,2021.1。
.
「美國作家賽珍珠曾將美軍造成的戰爭孤兒命名為亞美混血兒(Amerasian),一九六四年先是在賓州費城創立第一個輔導混血兒的機構,隨後陸續於南韓、泰國、沖繩、菲律賓、越南設置據點,台灣分會也在一九六八年成立,也意味著越戰美軍的到來使得混血兒問題在六○年代開始日益嚴重。」
.
「台灣曾經有一群不同於全球化意義的戰爭混血兒。他們的出生年橫跨韓戰到越戰,父親是駐紮在亞洲的美軍,母親的職業也環繞於美軍基地周邊的福利社、俱樂部、西餐廳、咖啡廳、酒吧等相關娛樂設施,所以混血兒的身世背景非常接近,也有相仿的冷戰印記。」
——陳中勳,《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:追尋美軍混血兒的生命脈絡》,2018,行人
.
在網路書店閒逛,發現行人一月底出版了以美軍混血兒為主題的漫畫。混血兄弟中的哥哥麥可,因為膚色深邃和旁人有別,在童年遭逢霸凌和排擠,最後因故離家出走。多年後,弟弟泰瑞接獲麥可在美國死亡的消息,前往美國料理哥哥後事時,卻在遺物裡發現寫滿與混血兒相關的紀錄檔筆記本⋯⋯
延續先前《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》的議題設定,《誰不是米克斯Mixed》邀請漫畫家繪製劇情漫畫,讓台美混血兒身影在小說(黃春明、王禎和)、電影(楊德昌)之外現身,讓讀者多了一種媒介了解這段與美軍駐台密切相關的台灣歷史。混血兒複雜的身分認同和焦慮,也能拓展思考的維度,值得關注。
其實,回望自己的家族歷史,也意外地發現和美軍駐台相關的痕跡。日前家族長輩過世,聽長輩閒談才得知,長輩外號「美國師」(台語發音),因為擔任油漆工人的他,當年前往天母的美軍住屋油漆而得名,甚至成為家族裡第一位會開口講幾句簡單英文的人。於是發現,冷戰時代雖已過去,仍然在「台灣人」身上留下了深淺不一的劃痕。
.
.
《誰不是米克斯MIXED 1951-1979:美軍在臺灣留下的孩子》 議題漫畫誕生!!——新書發表講座(售票)
▌活動時間 ▌2021/02/27(六) 13:00 ~ 16:30
▌活動地點 ▌台灣台北市10491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7號 八樓展演廳
.
▪︎ 議題漫畫的誕生,台漫作為說故事的方式 |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周易正
▪︎ 議題漫畫與故事——繪製創作分享 |漫畫家 愛莫&啞忑 / 文信
▪︎ 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——歷史脈絡簡介 |《失落在膚色底下的歷史》作者 陳中勳
▪︎ 混血兒生命經驗分享 |Penny / 陳微妮 / 邱漢忠
▪︎ 慢工出細活——紀實漫畫X內容編輯|慢工出版社 總編輯 黃珮珊
▪︎ CCC創作集——數位內容的成像方式 |文化內容策進院 內容策進處 陳宏睿
.
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go/MIXED?fbclid=IwAR0bMRuYRkT4uzfd1KYMx4jps2y7NLAtv_NZLcTpymW7xUPWLzXr8g59FF4